哲学家培根说,“读史使人明智”,想要看破未来,当然要先了解过去。让我们穿越漫长的时间地图,去解一解秦谜,听一听十字军的故事,看一看宋氏家族生活的年月,再去瞧一瞧这世界的逻辑,透过千年金融史和数学简史,感受历史的温度。当然,世界这么大,各国都有本难念的经,五角大楼之脑都没能阻止ISIS的崛起,创新的中国集体领导体制才更适合当下的中国。所以,多读读新编中国史和未来简史,才能明白中信出版的那句宣言:从中国看世界,把时间变成历史。

  如果说,读历史可以发现古老的哲理,那么学科学就是用知识武装头脑。你会发现引力波不是用来烤串儿的,种子的胜利让人类不用担心断粮,吃饱喝足才能骑在鲸背上赏月色,才会发现,原来太阳底下还有这么多新鲜事儿呢。

  明白了哲理,掌握了科学,却突然发现,智能革命开始了,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也要来了,还有那么多灰犀牛整天跑来跑去的,世界这么混乱,如何才能掌握大势呢?终于明白,一切要以价值为纲,要在了解币缘论、金融反腐论这些核心价值的基础上,把握好细节,学会如何好好说话,才能成就爆裂的人生。

  不对,还缺点儿什么?那就是生活中最本质的“人性”。人性来源于对生活的想象,有的充满温暖,有的充满奇幻。也许我们会呆在东京一年,坐在公园的长椅上,翻着中信国学大典,年迈的父母在一旁听着收音机里蒋勋说红楼梦,爱人在和孩子诗画共读,讲述着丙申故事集。含着银汤匙、只关注甜点真好吃的一代竟也会发现中国故事中的汉字有意思,觉得存在于时空变幻中的山海兽很奇特,真正的蒙式教育在家庭啊,孩子们潜能巨大,只要小手翻翻,就能点亮自然。也许我们又会徜徉于小小的巴黎书店,翻看着英伦花艺完整手册,听隔壁健身房的教练传授饮食觉醒的秘密,邻桌的年轻人,努力想搞懂给孩子的哲学绘本和给孩子的自然图鉴,却正谈论着都市异闻。也许我们身处一个羊与钢的森林,一只狼在放哨,年逾古稀的护林人,念叨着曾经发生的羊道三部曲,一只飞鸟经过,向着鸟巢的方向,咏而归了。

  有人说这个世界注定是最初的光明,最后的黑暗,我们害怕无法到达人之彼岸,害怕成为奇点移民。此时,董事长的话在耳边回响,无论多少宏大叙事,我们最终都要回到个体,尊重个体、尊重生命、尊重价值,这是我们每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,也是我们每天为之奋斗的力量所在。

  中信好书远不止这54本,让我们向好书致敬!